山东第一书记下乡富民记:移风易俗改丧葬 土地流转挂树鸡

聚土网 2017-02-08 11:38
摘要: 春节刚刚过去,千家万户共团圆,这买年货是必不可少的,今年在济南的几个年货会现场,有一个推销员非常扎眼,忙里忙外,跑东跑西,推销起来那叫一个带劲,不过更吸引人却是他背后特殊的身份。 第一书记当推销员 据山东卫视《调查》报道,有位顾客指着旁边的照片问推销员:“第一书记啊,这是你吧?”推销员回答:“对,我是省委在那儿挂职的第一书记。” 第一书记不在村里扶贫,怎么跑到年货大集上来卖核桃呢?他告诉记者,来这儿不光是为了推销核桃,而是来给村里的农产品当代言人的。 他说:“我们

春节刚刚过去,千家万户共团圆,这买年货是必不可少的,今年在济南的几个年货会现场,有一个推销员非常扎眼,忙里忙外,跑东跑西,推销起来那叫一个带劲,不过更吸引人却是他背后特殊的身份。


第一书记当推销员
据山东卫视《调查》报道,有位顾客指着旁边的照片问推销员:“第一书记啊,这是你吧?”推销员回答:“对,我是省委在那儿挂职的第一书记。”

第一书记不在村里扶贫,怎么跑到年货大集上来卖核桃呢?他告诉记者,来这儿不光是为了推销核桃,而是来给村里的农产品当代言人的。

他说:“我们核桃峪村不光有核桃,还有挂枝树鸡、小米等优质农产品,我是核桃峪村的第一书记金栋,我为我们村的优质农产品代言。”

金栋在山东省费县的一个小山村核桃峪挂职当第一书记。此前,金栋曾在费县的另一个村里当了一年的挂职书记,期满后,他主动申请留任。2015年2月,金栋来到了核桃峪。

核桃峪初任第一书记
金栋告诉记者第一眼看到核桃峪村时的感觉:“特别是还有几十年前的那种老石头房子,很破落的样子,当时说实话心里比较地失落,有一些失望的感觉。”

核桃峪处在费县的一片山沟里,距离镇上有18公里,在2015年之前,只有一条曲曲折折的主干公路通往外界,而村里其他的路都是乡间的土路、山路,不仅山路难行,村里的耕地更是十分稀有,核桃峪村占地有8000多亩,而村里有60%以上都是裸露的岩石,村里所有的耕地加起来不到150亩,村民大部分都靠种植核桃和外出打工为生。根据2014年的统计,村里共有村民1450余人,而按照人均年收入3372元的贫困标准线,有168户,381人被定义为贫困人口,核桃峪村也是一个省定的贫困村,在这样的条件下,金栋该怎么开展贫困工作呢?

栋说:“一个基本的任务,就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,当时就是想首先的任务就是先给村子里修修路,把这些基本的硬件设施给它改变一下。”

金栋一腔热血,下决心让村民能过上好日子,让村子变个样儿。可那时候,核桃峪村对这个80后的小青年,却并不看好。

费县核桃峪村村民不理解第一书记干什么的,村支书陈庆亮当时心里也对金栋不太感兴趣。陈庆亮今年60岁,是核桃峪村三十年的老书记,对于办公室工作出身,工作经验又只有5年的金栋,老书记心里有点儿犯嘀咕。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,金栋开始了在村里的工作,他对村里进行了一系列的综合整治。环境综合整治之后,原来的乱石岗变成了现在小桥流水的特色青石小镇,村子变得干净了,漂亮了,村民们也认识了这个从省城来的第一书记。

金栋说:“广场是建了3个,太阳能路灯是安装了85盏,硬化村内的道路是8公里,这些基础设施剪完之后,村里的变化就非常明显了。”

破旧习俗阻力大 丧葬改革收成效
而此时,金栋也在思考,下一步解决村里的扶贫问题,应该从哪儿入手呢?路好修,灯好装,村子的环境好改善,但脱贫没这么简单,金栋很快就发现,比起硬件条件的改善,更需要改变的是村民的观念。

金栋告诉记者:“我到了核桃峪村之后,发现了很多问题,比方说丧葬这方面,花费非常的大,基本上是在四天时间,花费基本上就是在三万块钱左右,家庭条件好的能到六七万。”

核桃峪及周边的地区盛行厚葬,一家有丧事,要有百十号亲朋好友披麻戴孝来帮忙,吹鼓手奏乐要求哀乐长鸣不断,尽管早已推行火化,却仍要以木棺下葬。

金栋说:“另外那个纸牛纸马这东西就得两千左右,流水席是成本最高的,多的能到二百桌。”
金栋初到村子时,村里有位大姐的丈夫去世了,为了治病,家里已经欠下了十万外债,可大姐还是坚持再借钱厚葬丈夫。金栋劝她一切从简,大姐却说这是面子比命都重要的事情。

就是这句话,让金栋下决心改变这种厚葬的风俗,可当他把想法跟老书记一说,却被老书记一口回绝了。

陈庆亮说:“我说很难啊,我说咱这边从来没兴过,咱全县也没兴。我说这个头儿很难啊,我说咱能办成吧你觉得,他说你只要想办咱就办成。”

村里一次次开会,请党员和村民代表讨论新的殡葬流程,商议取消吹鼓手和流水席,禁用棺椁下葬。每次开会都在激烈的争论中结束。其中反对最强烈的,就是直接涉及到经济利益的纸客和吹鼓手。纸客,指的是丧事主管,负责为丧主家安排吹鼓手,订流水席等大小事务,陈庆恩干的就是这个活,今年七十岁的他在村里当了三十多年纸客,威望很高,对于是否要进行殡葬改革,他很犹豫。

陈庆恩说:“不叫做这个,不叫做那个了,好像显得当儿女的不孝顺。”

金栋说:“厚养薄葬啊,咱就得慢慢转变这个观念。”
而更激烈的反对声来自于吹鼓手,在吹鼓手看来,殡葬改革不仅改掉了他们赖以谋生的方式,也可能造成这种民间文化从此失传。

吹鼓手说:“老一辈人就留下了俺这个手艺,俺不想到俺这里就失传。”

金栋说:“但是我们认为,殡葬这一块并不是吹鼓手存在的唯一载体,艺术的存在形式应该是多元化的。”

经过一年的准备,村里终于制定了丧事简化标准:取消吹鼓手,改为播放哀乐,宴席改为大锅菜,改木棺为骨灰盒等等,原则就是简化流程,减轻负担。新标准推出不久,村里一位老人去世,因为老人无儿无女,葬礼需要由卢玉芝一家操办。

卢玉芝说:“只要他活着的时候,咱们孝顺了,死了以后,咱们花再多的钱也没用。反正他们开始施行的时候毕竟得有第一户,所以呢我们当时就想着,从我们开始也是可以的。咱节省了时间,人力咱们也节省了,还有一个,我们节省了很多钱,我那时候算了算,至少也能节省两万块钱。”

几经波折,改革之后的第一个葬礼完全按照新的标准举行,村民们第一次看到,葬礼原来还可以这样办。之后村里给纸客发了一套音响设备,每逢丧事陈庆恩就提着音响去播放哀乐。
金栋说:“(改革)截止到目前,咱们村子里一共是有21位老人去世,节省的费用应该是在52万多。”

一场葬礼的花费,从之前的三万元上下,到现在的五千块钱左右,节省两万多块钱。对于这个贫困村来说,这可不是个小数目。殡葬改革大大减轻了村民们的负担,也就顺利地推行开来。减负完成了,下一步的问题就是增收了。

土地流转+农产品改良 想方设法富村民
核桃峪村所处的青石山区,核桃生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百多年之前,从1999年开始,这里的人们开始大面积的种植核桃,仅核桃峪村一个村的种植面积,就达到两千多亩,村名也因核桃而来。可是,尽管历史悠久,面积广大,核桃却并没有带领这里的村民实现脱贫致富,这又是为什么呢?

金栋分析说:“主要集中在这么几个方面,一个是种植的密度太高,它就影响这个通风,采光,再就是这个核桃品种老化,它这个售价上不去,再就是缺乏管理。你看下这些果子,这都是从树上掉下来的一些,这是以前的老品种,在市场上的售价,就是在六块钱到八块钱一斤。而且它口感还不是很好。”

产量低,卖价低,导致核桃带来的增收并不明显。金栋告诉村民,要想改变这个现状,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这个土地流转,然后进行集中地改良。金栋设想将土地从村民手中,流转到合作社进行统一的改良和管理。而流转的一个难题就是补偿方案。光补偿办法,金栋就考虑了非常长的时间,最后是用了三种办法。

朱秀义是村里的贫困户,这次土地流转涉及到了他家的二十多棵核桃树。年近六十的他双腿残疾,父亲已经98岁高龄,妻子和女儿都有精神障碍,儿子还在读书,因为家里缺少劳力,他愿意把核桃树流转出去,三种补偿办法中,他选择了每户按人口年均补贴120元的方案,这与核桃树每年的收益差不多,但起初对于这项政策,他还是有些顾虑。

朱秀义担心钱发不下来,也担心没有了土地,自己还能干什么。为了帮助他脱贫,村里在发放补偿款后,还安排了朱秀义在合作社打工。

朱秀义还在家里养起了鸡和羊,这一年所有的收入加起来,第一次超过了一万块钱,日子有了奔头,朱秀义在亲戚的帮助下,盖起了新房。如今再算土地流转这笔账,朱秀义觉得特别划算。

朱秀义说:“确实是好事儿啊,咱在村里跟着打个工啊什么的,这不两全其美,土地还挣点儿钱,咱打工还挣点儿钱。”

朱秀义打工的合作社名叫绿缘,是这次流转中的一个承包方。流转完成后的他们第一件事就是改良核桃品种。

金栋说:“所有的核桃树全部改良成新品种,老核桃的销售价是在七八块钱一斤,改良后的核桃的销售价是在二十四五块钱一斤。它的果仁儿非常饱满,而且口感还非常好。”

为了推销村里的优质核桃,金栋想了一个好听的名字--核桃山谷。品牌主推清甜的原味核桃和香酥的烤核桃,也带动了村里其他农副产品的销量。

金栋说:“核桃峪那个峪就是山谷峪,把那个峪拆开,就是山谷,所以我们根据核桃峪村的这个名称打造了核桃山谷这个品牌。销量都很好,目前总收入应该是在一千多万元。”

推广品牌尝甜头 树枝挂鸡又创新
目前,核桃峪村总共流转了三百亩核桃林,改良后的核桃品种带动村里的经济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,而合作社作为精准扶贫点,还可以为村里的贫困户提供工作岗位,带动村民脱贫致富。在这个过程中,金栋又产生了一个新想法,小核桃带来了大收益,这核桃林下的土地也是能生钱的宝地。金栋请专家来看,专家说核桃林树会挡住作物的采光,通风都不好,不适合再种植。金栋和大家想到了发展林下养鸡。

金栋说:“我们就先找了一户党员,作为试点,然后养了五百只鸡。”

陈庆后就是那个党员,现在是林下经济示范基地负责人,他告诉记者:“顶上是核桃,底下是养的鸡,鸡呢,它又能吃虫,吃小孬核桃,再一个呢,还能帮人干活,它能除草。”

当村民开始养鸡后,金栋就琢磨着,给这些鸡也想一个品牌的名字,不久,他有了一个有意思的灵感。

金栋说:“白天的时候它在核桃园里跑,到晚上的时候,它会到树上去休息,所以它在树上,远远望去,就像挂在这个树枝上,所以我们取名叫挂枝树鸡。挂枝树鸡和挂职书记谐音,我取了这层意思。”

挂枝树鸡不仅区别了散养鸡、圈养鸡,体现了自己的特色,还有一丝幽默的意味,“挂职书记”推出了“挂枝树鸡”,金栋利用网络电商广泛宣传,还发展了特色农家乐,游客可以来观赏沂蒙山色,万亩核桃林,还可以来基地捉鸡。一年以后,五百只成熟的“挂枝树鸡”卖出了好价钱。基地扩大规模,最多时鸡苗数量达到两千只。

陈庆后说:“这个基地过去一年增收六七万块钱,这都是额外的收入。”

金栋说:“未来的规划就是,我们想不停地寻找一些销售方的合作,比方说酒店啊,销售平台啊等等,把咱们这个鸡,卖向全国,通过咱这个销量的增加带动更多的贫困户,来通过养鸡增收。”

金栋在核桃峪村挂职第一书记只有两年的任期,但在期满之后,殡葬改革,土地流转和林下养鸡这些扶贫举措都能让村民长期受益。村民对金栋的态度,也从刚开始的疑虑,到现在的感谢,希望他能继续留任。而在全国,还有无数个像金栋一样的第一书记,他们走在扶贫攻坚的第一线,带领困难群众找出路,想办法,向贫困发起“最后一战”!